相須藥對
【紫河車 鹿角】 5g;3g 填補精血,溫補腎督。適用于腎督陽虛,精血虧乏之證。 陰虛有火者禁用
【赤石脂 禹余糧】 10-20g 澀腸,固崩漏、帶下,適用于久泄、崩漏、帶下之病證 僅供收澀之用,若脾腎兩虛者,加上培補脾腎之藥。
【木蝴蝶 鳳凰衣】 3g;5g 潤咽喉,開音。適用于音喑病,對慢性喉炎、聲帶小節失音尤為適宜。
【硼砂 烏梅】 1-2g;5g 止嘔,適用于胃虛之嘔吐,而尤適宜于慢性萎縮性胃炎嘔吐。
柴胡 升麻 3-8g 升舉陽氣。適用于氣陷證
【檳榔 常山】 10g (常山酒蒸炒熟) 截瘧,并能緩和胃腸,順胃氣,引藥下行,避免單用常山截瘧有嘔吐之弊。適用于濕瘧。 發作前二小時服用較好。
【檳榔 南瓜子】 30g;30-60g 殺蟲,適用于蛔蟲、絳蟲、姜片蟲、線蟲等腸道寄生蟲病。 臨臥一次,次日早 晨再服一次為宜。
【葛花 枳椇子】 10g 醒脾解酒毒,適用于酒毒引起的病證。 病情重者,尚需在辨證前提下加 入適宜方藥。
【威靈仙 金錢草】 10-30g;30-50g 利膽排石,適用于膽結石、膽囊炎病。 用于腎結石,亦有較好療效。
【黃芩 白朮】 10g 安胎,適用于脾虛胎熱之胎動不安。 劑量要度量脾虛、胎熱程度而定。
【麻黃 桂枝】 5~10 g 發汗解表,適用于風寒表實證。
【荊芥 防風】 10g 祛風解表,適用于感冒表證。 溫服后宜蓋被避風半小時
【辛夷 蒼耳子】 10g 散風寒、通鼻竅,適用于鼻淵病。
【蔥白 豆豉】 3~7個;10g 外感表證輕淺者。 服后避風
【菊花 桑葉】 10g 疏散風熱,適用于風熱表證。
【大黃 芒硝】 生用10g;后下沖入10g
陽明之燥熱實證。 為祛邪之重劑,只宜暫用,中病即止。
【石膏 知母】 30~60g先煎;10g 清解胃熱,不僅能增強清熱之力,且能救陰。適用于陽明經證及胃熱證。
【代赭石 石膏】 30~45g先煎;15~30g先煎 清熱降逆,適用于胃熱所致嘔吐、吐血病證。
【鮮蘆根 鮮竹葉】 60g;30g生津清熱,適用于溫熱病后期熱傷津虛之癥。 煎后代茶、溫熱病后期。
【甘草 桔梗】 3~5g(清炙炒用);5~8g 利咽喉、排痰,適用于咽喉痛,肺癰成癰期。
【金銀花 連翹】 10~15g 清熱解毒,適用于外感風熱;溫病初期或熱瘡癰證。
【田基黃 垂盆草】 各30g/day 清熱解毒,活血消腫。
【天癸子 土貝母】 各10g 清熱解讀、消腫散結。 需服1~2個月,重者加倍。
【魚腥草 野蕎麥根】 20g/bid(痰熱咳嗽);30g/tid(肺癰患者)
清肺熱、祛痰濁,適用于痰熱咳嗽、肺癰病。
【虎杖 紅藤】 10g;10~15g 清熱解毒、活血祛瘀,適用于熱盛瘀阻的外科病證。
【黃連 黃芩】 3g(吞服)、 5~10g(煎服);10g 清熱燥濕、瀉火解毒,適用于瘡毒熱證、血證。 專治肺胃熱盛。
【黃連 山梔】 3g(吞服)、5~10g(煎服);10g 清心肝之火,適用于心肝火旺所致血證、不寐。 專治心肝火旺。
【黃柏 知母】 各10g 治療盆腔濕熱盛、腎陰虧之證型。
【鮮石斛 鮮生地】 各30g 清熱養陰,適用于溫病中后期。 煎后代茶、溫病中后期。
【赤芍 丹皮】 各10g 清熱涼血、活血散瘀,適用于血瘀血熱證。 僅適用于血瘀熱之輕證。
【皂莢 明礬】 1g;0.5g 減肥、祛痰、降脂,適用于痰濕過盛之肥胖病。 1. 服2. 藥期長,3. 需3個月以上。4. 需控制動物脂肪的攝入量。
【鮮茅根 茅花】 30g;5~10g 清熱、止血、生津,味甘而不泥膈性寒而不礙胃、利水而不傷陰,適用于陰虛火旺之血證。
【藿香 佩蘭】 各10g 化濕解暑,適用于濕困脾胃、暑濕中阻之病癥。
【藿香 豬膽汁】 丸劑吞服,10g/bid 清膽通竅,適用于鼻淵病。 癥狀消失后需再服一周方能消去病根。
【生姜 枳實】 各10g 消痞除痰,適用于痰氣郁結之胸痹。
【制半夏 干姜】 10~15g;2~8g 散寒化飲、降逆止嘔,適用于寒飲嘔吐、胃痛。
【石菖蒲 遠志】 5~10g(干)10~20g(鮮);5~10g 寧心、化痰,適用于心虛挾痰之心悸、少寐病證。
【石菖蒲 制南星】 10~15g(干)、30g(鮮);5~10g 醒腦開竅、解郁化痰,適用于痰濁內閉之神昏、痰濕內阻之閉經。
【制半夏 茯苓】 10~15g;15g 化飲降逆、滲濕利水,適用于痰飲上逆所致眩悸、咳喘。 此藥對與半夏、威靈仙藥對相比,均能祛痰燥濕,彼藥對長于消,用于痰飲內聚;此藥對長于利,用于痰飲上逆。
【浮萍 木賊草】 10g;6g 祛風、利水、退腫,適用于風水病。
【螻蛄 蟋蟀】 2~5只(煎服)、1~2只(吞服) 利水退腫,適用于鼓脹腹水。
【茯苓 豬苓】 水濕潴留在里è茯苓30g;水濕潴留在外è茯苓皮30g;10~15g 利水滲濕,適用于水濕潴留證。
【路路通 地龍】 10g 清熱利水、通利脈絡,適用于濕熱丹毒病。
【馬鞭草 王不留行】 15~20g;10g 活血利水,適用于濕腳氣病。
【石打穿 劉寄奴】 10~15g 清熱利水、通絡散結,適用于水熱互結的鼓脹病。
【檳榔 茯苓皮】 10g;20~30g 行水退腫,適用于氣滯水停之水腫病。
(末完待續)